当前位置: 首页 > 特色栏目 > 南通名人

韩紫石

来源: 57365com 发布时间:2016-03-08 字体:[ ]

  韩紫石先生(公元1857-1942年)名国钧、亦字止石,晚号止叟。江苏省海安镇(原隶泰县)人,因其排行第三,生平业绩颇丰,家乡群众均以“韩三爹”,“紫石”称之,表示尊敬。在北洋军阀时期,他与南通的张謇,位高望重,同被誉为苏北的两大名贤。

  紫石先生于光绪五年中举。先后任行政、矿务,军事、外交等职,清末官至吉林省民政使。辛亥革命后,他任北洋政府江苏省民政长、安徽省巡按使,江苏省省长,并一度兼督军,服官四十年中清廉自守,治事勤恪,所在有政声。民国十四年(公元一九二五年)辞官归里后,仍不遗余力关心桑梓、参与水利,救灾赈济,编纂史志,搞盐垦、办教育,维护地方治安……居乡问政,为苏北民众做了不少有益之事。

  南通著名女教育家范姚人在贺公八十寿诞时有诗句云:“淮海欣传一老安,耄年忧国意抟抟,”这表达了乡邦人士对他的推崇。而紫石老人的这种爱国之心,爱民之意,在抗日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,堪称“ 民族抗战之楷模”。

  民国元年十一月,韩紫石由东北卸任入关,回到江苏。北洋军阀代表人物袁世凯企图笼络这位能干的晚清官员,让“国务院电传大总统谕令到京”。韩公深知袁狡诈投机的为人,“不愿在此纷扰之时”为其救命,乃拒绝前往。后因“苏人以桑梓义务相责备”,勉力于次年八月首任江苏民政长。他本想为地方百姓做点实事,但在袁世凯及张勋、冯国璋为党羽的挟制下,难以施展抱负。初是兵燹祸苏之余,总督张负力治军不严,纵部属霸道掠取,并向省署敲索军饷百万;继任的冯国璋又费尽心机与地方争夺财权;袁项城本人则更以加重江苏赋税来百般作难。而对军阀的挑战,韩紫石心力交瘁,渐而对官场的黑暗产生不满,当袁调其任安徽巡按使时,他赴京力辞未获允。然又因秉公撤寿县邱知县事,开罪了皖督倪嗣冲。为调停计,袁大总统下令再调以湖南巡按使之职。韩公洞明“湘亦犹之皖也”,誓不同流合污,坚决辞去。民国九年,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妄想篡权称帝,韩紫石出于正气,始终没有卷入拥袁的旋涡。

  一九三三年,紫老读到清代学者朱曼君与南通张謇联名,由朱执笔写的一封痛斥袁世凯的信,曾欣然命笔写下了诗句:“宦辙摧人左,虚舟入世难,遗文今日读,天地自荒寒。”更表露了他对袁氏的轻蔑和对旧官场的感受。韩紫石先生的晚年岁月,是在“万方多难”的抗日战争中度过的。

  一九三八年春,日军从天生港登陆,进犯苏北,韩德勤部队不战而退,海安遂于三月二十日(农历)首次沦陷。“日兵踞此四月余,居民惴惴不安”,紫老只得应门人陈石琴的敦请,去泰州北乡板场(今属兴化)避难。目睹大片国土沦丧,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,他极为悲愤。曾写过书赠陈君的七律诗一首:“放眼谁云天地宽,一庐孤寄不成欢,大哀自信心非死,浩劫宁知卵尚完。鸥鹭消闲干底事,龙蛇起伏太无端。归来漫喜诗书卷,东海方掀百尺澜。”

   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三日晚,饱览兴亡的紫石老人与世长辞。韩紫石先生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海内外炎黄子孙。